《中庸》,《礼记》篇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初子思所作。论述了“中庸”和“诚”
中庸, 儒家倡导的一种宇宙观、 方法论和道德境界。中, 中正、 中和、 不偏不倚; 庸, 平常、常道、用。中庸语出《论语 .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以“中庸”为最高的美德。要求“事举而中”,反对“过”和“不及”。子思做了发挥,赋予“中庸”以“中和”的新义。视之为天地万物的法则,并作为道德修养的要求。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提出“极高明而道中庸”。即所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诚,“ 天之道 ”,“ 物之终始 ”,“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 唯天下至诚 ”,就能“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把“至诚”看成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修养境界。提出“尊德行而道问学”作为“诚”的修养途径。
朱熹把伪《古文尚书》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奉为《中庸》所阐述的“传授心法”,将《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刊刻《四书》。
《大学》,《礼记》篇名。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传为春秋曾子所做。论述修身治国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朱熹认为此八者的先后顺序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宋儒称为“初学入德之门”、“所以教人之法”。
新闻发布时间:2011-12-19
返回顶部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