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乾元首页 > 列表
    正文
多元文化冲突和交融的国度 ◎刘锡潜 西学六年级——土耳其游学感怀
发布时间:2018-1-8    发布作者:admin    

2017年8月20日,我们乾元西学一行十八人在颜海英老师的带领下,登上了飞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航班,开始了我们的土耳其、以色列游学之旅。

        土耳其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说熟悉是因为近两年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听到这个国家的名字,说陌生是因为我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及现状一无所知,只知道她是一个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虽然加入了北约,但欧盟至今并不接纳她。令我惊奇的是,这样一个国家居然敢同时挑战当今世界的三个大国: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其底气从何而来,其中缘由基本一无所知。

        带着这种陌生感和好奇心,我们于土耳其当地时间8月20日抵达了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开始了我们土耳其游学的行程。

        之所以报名前去,除了以上原因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心中敬仰的心地坦白、性格率真,又熟悉中东历史的颜海英老师作为本次的游学导师带队前往,我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一 、在土耳其看到的“罗马”

        我们在颜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以弗所、西林杰小镇、帕姆卡莱、希波利斯罗马古城、卡帕多奇亚的地下城、苏丹迈哈古驿站、格雷梅露天博物馆、伊斯坦布尔的古罗马赛场、老皇宫、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地下水宫。在我的印象中,除迈哈古驿站外,几乎全部是罗马时期留下的遗迹。

        颜老师说:你只要到欧洲,到处都有罗马的影子。可是,这是在土耳其,这不仅是在欧洲,更主要是在亚洲,这已不仅仅是罗马的影子了,而是处处皆罗马!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罗马印象

        在以弗所被挖掘出来的部分城市遗迹中,高低错落的通天石柱赫然屹立在阿卡迪斯大道两旁,令人心生敬畏,带我们穿越了时空的隧道;200多家店铺井然有序地排布在大道两旁;石头铺就的街道、令人惊奇的地下水道、令人眩目的店铺的马赛克彩色地砖,其豪华程度不亚于现代城市建筑;更不必说闻名于世的塞尔苏斯图书馆、容纳25000人的大剧场……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感到震惊,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伟大的发明,给人类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和联想。

        更进一步引起我思索的是:

        水冲的座便式公共厕所,街道的公共自来水管,令人不可思议的巨大城外公共浴场。导游说:“所有进城的人均须先沐浴方可进城。”

        在街道的一侧我们还看到了用石头制作的两个脚印,小于此脚印的人,不能进入此街,这里是红灯区,也是历史上最早的户外广告。

        靠着图书馆,还有一个巨大的完全市场化的奴隶市场……

        在伊斯坦布尔,我们还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跨海峡石拱桥,至今仍保存完好,并正常使用。二战时,希特勒的坦克曾在此通过。我们引以为傲的赵州桥,无论是规模和时间都无法与其相比。

        耶莱巴坦地下水宫建于公元542年,长140米、宽70米,336根9米高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可容纳10万吨水,供全城喝一个月。类似这样的地下水库有150多个……

        这些耳闻目睹、令我难以置信的景象果真是2000年以前的存在吗?他们比我们中华文明还要先进吗?我的大脑一直在思索,我的心脏一直在加速跳动。

罗马的源头在哪儿

        罗马在历史上存在了1900多年,她超出了一个城邦、一个国家的存在:她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帝国。

        她为什么存在了这么久?历代史学家自有论断,但并未满足我的好奇心。通过这次土耳其之行,我开始怀疑历史对她做出的已有推论和结论:

        有的说是罗马的军事强大;

        有的说是罗马的奴隶制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

        有的说是罗马的道路;

        有的说是罗马的法律;

        有的说是罗马的共和制。

        ……

        我想问的是:

        是什么导致了她的军队强大,她开始不也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吗?

        奴隶制并不是在罗马才有的,早在希腊时就是奴隶制社会了。

        庞大坚固的道路系统仅仅是为了军事目的吗?

        为什么单单是罗马催生和实施了法治建设呢?

        是什么导致了共和制,为什么单单是她首创了共和呢?

        ……

        我在想:雄伟的建筑、干净的街道、庞大的剧场、公共浴场、公共水冲式厕所,还有庞大的地下水宫,这一切服务于大众的公共设施均不是在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度里能看到的。由此我查百度,发现罗马的真正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这是罗马共和国的正式名称。在这个名称中,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她与历代统治者的国名不一样的地方,她是“元老院”和“罗马人民”。

        你所看到和听到的是一个叫“元老院”的组织和一个被称为“罗马人民”的群体,她首创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体现了这个政体的性质,你难道不奇怪吗?她崇尚希腊文化,为什么她不采用希腊的城邦式民主制?她实行和赞成职业军队,为什么她不走斯巴达的军事帝制呢?胜利者的帝王之梦是一般人难以克服的野心,她们这些征服异族的胜利者,为什么也不选择君主制呢?如果说她的名称中有“人民”二字,单单从表面上谈人民性,为什么她不选择民主制,而单单选择了共和制呢?而且她的国名居然有一个组织“元老院”和一个群体“人民”的名字呢?

        我想:创造罗马1900多年历史的一定不是为罗马帝国做出重大贡献的西塞罗、安东尼、阿庇西父子,也不是凯撒、屋大维等一系列举世闻名、耳闻能详的英雄人物,也不是她军队的强大,也不是她所建的道路和水渠为她征服异族和统治所起的作用。这些“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辉煌应该是这个体制下的产物,凯撒、屋大维也是这个体制下的英雄,然而真正使其成为英雄的应另有其人。

        我想:她一定是这个体制的创建者,就像美国的伟大并不是华盛顿,也不是林肯、罗斯福等世人称道的总统。美国的伟大应该是当时的联邦党人,是那一批胸怀大志,立志继承罗马、再造罗马,催生美国政体出生的联邦党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才是催生美国从一个殖民地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成了世界大国的先贤和英雄。为了维护共和体制,当看到凯撒想走独裁之路时,他们就毅然地刺杀了凯撒。

        我想:当时罗马共和国的创建者们一定是一批“非世俗之常人”,也一定是一批胸怀天下、心中装着人民,立志“世界大同”之人。否则,为什么国名有“人民”二字呢?为什么创建至今使人称道的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呢?

        一个长寿和相对当时文明政体的催生和问世,绝不简单的是个人一时兴起的独断,但也绝对不会是“人民”,那一定是一个或一批洞察世事、品德高尚、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的先贤人物。即使当初他们是东拼西杀而求生存的一批人,那也一定是当他们取得了一定胜利、掌握了一定权力之后感怀自己、望眼世界从而产生了救国救民使命感的一批人。

        我在想:从建国之初,他们催生这个体制的最初动机已不仅仅是为了民族的生存了。“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应该同时注入了这个体制的血液和基因,否则很难说清楚,他们在积极吸收了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完善了法律,弥补了希腊忽视的道路建设、水渠建设和地下水道;否则也很难理解如果只是为了民族的生存,只为了自己统治者的享受,他们能花费那么大的代价把道路、桥梁修得如此坚固,并且建立了修好后40年不出事才付清全款的制度;否则也很难理解他们能以具有专利要素的建筑者的名字命名,并且能够充分调动人的内在崇高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伟大的制度和做法。

        这种决心和气魄,这种国家的生存和长寿自信是一般国家领导团队很难望其项背的。

        如果没有宏大的抱负,很难理解他们建立了较完善的法律,也很难理解他们的三权分立制度,很难理解在此基础上的双首长制,很难理解他们在辖区内所有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很难理解他们皇宫的设计可以供市民游览休闲,他们的剧场设计理念会考虑满足全城整体民众的观看需求,按照市民十分之一的规模来进行设计,很难理解他们的创始水冲厕所以及浴场的公共性。

        没有这种大一统的思想,没有这种人民性,没有世界大同的宏大抱负,也很难想象她的宗教宽容政策。

        还有修了近20万公里的道路,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当时的联邦党人如果没有继承罗马、再造罗马的雄心和胸怀,就不会有当时的联邦党人的思辨,就不会催生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国。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如果没有建设和奔向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不会有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前赴后继、坚持到胜利的意志,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当然这一切都是从当时罗马对奴隶的压榨和盘剥、屠杀被俘虏的异族以及其后期贵族阶级的奢靡、堕落并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终结等基础上的另一个角度来讲的;都是在力图探索共和国之初的思想精神和灵魂源头上来讲的。

        我对罗马的历史一无所知,但我相信罗马存在1900多年的时间绝对不单是她强大的军事和雄健的道路,也不单是三权分立的共和制。一个体系和国家的国运长久,必定有其内在灵魂的东西在支撑。她一定不是外在的、人们现在所能看见的物质层面的东西,我相信她一定是内在的、精神方面的,一定是有一个崇高的理想、信念、信仰在支撑。

        不知已被尘封和消融的历史遗迹还能否被挖掘出和发现能佐证我所猜想的印记。

二、在土耳其感受到的土耳其

        毫无疑问,在土耳其看到的罗马和希腊时期的遗迹都是土耳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的咽喉要道,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这里应该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汇集地,也理应是超越东西方文化的特殊国度。

        来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土耳其,给我的第一个意想不到是:我们从北京乘机到达伊斯坦布尔后,随即转机去伊兹密尔。说实话,我对去土耳其是有恐惧感的,当然这种恐惧感不是时不时的恐怖事件,而是我不吃牛羊肉、不喝茶的生活习惯,而偏偏在土耳其人们的生活习惯除了牛羊肉之外,日常饮水均是红茶,没有白水。在转机候机的过程中,我买了两片面包,又去找水喝,终于在一个商铺的营业柜台下发现了瓶装水,我排队拿着刚刚买面包找回的三里拉硬币,营业员冲我摆摆手,我不知其意,心想可能是钱不够,就拿出了20元面值的里拉纸币。这时,在我身后的一位中年妇女,用手挡住了我,伸手给营业员递上了几枚硬币,收银员给我拿出了一瓶瓶装水,我拿着那二十元面值里拉的纸币去还那位笑容可掬、戴着头巾的中年妇女,她执意不要,叫我走,我再三给她,她推着我走,我很无奈,只好表示谢意不情愿地离开了。这是我到土耳其之后第一次和土耳其人进行的直接接触,我在想这种情况如果换成我,面对一个不懂当地语言的外国人,我是否会有这种慷慨解囊、助人为乐的主动精神。

        在去迈哈古驿站时,可以观看苏菲派仪式的旋转舞,这是一种苏菲教徒的宗教仪式,颜老师点名不容错过。导游小姐介绍了这种表演仪式的具体情况,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每人交了55美元,导游收了钱,买了票,就进去观看了。由于是正式的宗教仪式,不许拍照,不许说话,屋里气氛压抑。有队员感觉受不了这种气氛,就提前出来了。上车后,导游给她赔礼道歉,并执意退回了她的门票费。

        导游凯迪小姐会说中文,整个导游期间,服务周到,专业知识丰富,不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有问必答,应该说深得我们团队员和颜老师的满意,这种听到顾客一句不满意的话就主动执意自己垫付、退还门票费的事,我不知在中国是否能做得到。

        在卡帕多奇亚,我们住在山洞宾馆中。晚饭后我们出来逛街,小镇的街市异常繁华,灯火辉煌,街道两旁商店及人员熙熙攘攘,各种土特产、纪念品应有尽有,而且都摆在了商店的外边。第二天早上出来,我们看到他们的商店都关着门,摆在商店外边的所售商品都原封不动摆在那里,没有人看管,我们大为惊讶,这种现象,在中国是不会存在的。

        在伊斯坦布尔的上空,我仔细观察这个城市的建筑构成,我在捕捉她到底是一个什么城市,但从市区到市郊,几乎全是住宅,没有看到工业厂房。在乘坐汽车的旅途中,我看到的是大片没有种庄稼的荒芜土地,那些土地像是沙化的,土耳其缺水。我们到杰弗林小镇参观,当地居民给我的感觉并不富足……根据这些观感,我问导游小姐:“你们处在欧亚的交界处,你们申请加入欧盟,欧盟一直不接纳,作为一个土耳其人,你怎样评价和看待自己的生活呢?”她张口干脆地回答:“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土耳其的地图可以掉下来,但土耳其共和国不会掉下来”。并且在言谈中屡屡提及“我们的国父”,我问你们的国父是谁,她说:“凯末尔,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共和国的首任总统”。我不知道,这种回答,这种自信,这种对国家和领袖由衷爱戴的表现,在一个生活条件都比土耳其要好的国度里,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和信念。

         当谈起伊斯兰教和ISIS极端主义组织之间的关联时,我想探求ISIS极端主义源头在哪里,我知道土耳其执政者正义发展党是倾向于伊斯兰教的,而且也了解到导游小姐是反对现政府的主张的。当我问起这类事时,她的回答是:“当我看了《古兰经》之后,我就再也不相信宗教了”,而且她又补了一句,“我身边的朋友,所有看过《古兰经》的都不相信宗教了。”我问为什么,她的回答是任何一个理性的人看完《古兰经》之后,都不会相信宗教了。我想在异国找到了知音,虽然没看过《古兰经》,但我看过《圣经》。

        在这样一个穆斯林占据80%人口的国度,且如今正处于一股巨大的回归宗教、回归政教合一的潮流中,一个弱女子,在公开场合,面对众人,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这使我想起了在新加坡,也是在汽车上,我问到了一个教授关于马来西亚、华人和宗教的问题,他绝口不谈。事后他悄悄告诉我:说错了,是要进监狱的,我的好多朋友都被抓进去了。关于两者的不同,认识所限,我并未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进行深入的思考,但偶然一次在与吴总散步中随口提及的一句话却给了我启发,吴总说:“我怎么看着土耳其人的脸上都笑容满面的”。是啊,这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自由的国度,人的幸福感并不在于物质的满足。

结 语

        到土耳其仅有几天的时间,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和社会接触,更不用说是深层接触了,只是肤浅的观感,有可能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或者相反的。但从表面的感觉中,颠覆了我以前对土耳其的认识。回来后,又简单翻了翻土耳其的历史:土耳其横跨欧洲大陆,几千年来,经历了中西文化、多教派的冲击和碰撞,从基督教到伊斯兰教,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十字军东征到匈奴西进。政体从君主制到民主制,从君主立宪到一党执政,从多党制到军政府,从军政府又到多党民主共和制,应该说经历了各种制度变迁的完整历程。

        这个国家走过了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走过的过程,从奥斯曼帝国到今天,众多社会政体的变迁基本上都是和平过渡的,即便是军政府的政变,也是为了推行和坚持凯末尔创下的“世俗化”民主政治体制,并在最后又交还给了民选政府。其中,我们还看到了在奥斯曼帝国和共和国时期的由政府主导的两次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不同地域人口的自动交换和交流。应该说,和平民主过渡的基因已经沉淀在了土耳其人民的心中。近期政治动荡,又是另一次逐渐走向权威统治的政治转向。但我却想,这可能是一个民族真正成熟的历程,也就是说,土耳其有可能会避免西方目前的过度民主,走向民粹化倾向的弯路,但此外也有着走向独裁专制道路的危险。但毋庸置疑,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有一个启蒙、孕育、发展和质变的过程。目前土耳其国内政党林立、教派冲突、世俗化和政教合一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不强、土地沙漠化……受美国、欧盟的冷眼相待,同时又地处阿拉伯中东地区,应该说:问题多、矛盾尖锐。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国度,但是,不难推测,土耳其正在经历着从一个一般国家向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强国转变的阵痛过程中。

新闻发布时间:2018-1-8

返回顶部TOP

邮箱:qianyuan@qianyuangx.com
公司名称:北京乾元国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大街151号 北大燕园资源大厦908室